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博洛尼亚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博洛尼亚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比熊祖先?
卷毛比熊犬,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比熊”,是一种白色的小型犬,起源于13世纪的加那利群岛。它是四种比熊型犬之一,其他3种分别是马耳特比熊犬、 博洛尼亚比熊犬和哈瓦那比熊犬,它们均来源于地中海地区。但这些品种的现代发展始于加那利群岛最大的特内里费岛。其中一个品种在岛上的水手中非常受欢迎,被称为坦纳利佛比熊,即今天的卷毛比熊的原始祖先。
比熊犬起源于地中海地区,是人们用巴尔卑特犬和某些小型白色犬交配繁育出的犬。起初这种犬叫巴尔比熊犬,后来简称为比熊犬。比熊犬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马耳他犬,博洛格瑙伊犬,哈瓦纳斯犬,泰尼利夫犬,蒙圈没?并不需要你记住。
这个泰尼利夫犬被认为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比熊形象的祖先。然后,泰尼利夫犬先后经过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之手被带到欧洲大陆,再来到法国。在这里,这种犬先后作为亨利三世、弗朗西斯一世的宠物,并获得了卷毛比雄(比熊)犬的名字。在二十世纪,比熊犬被带到美国,于1***2年被美国养犬协会认证。
1859年,英美两国险些因为一头猪而爆发战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争,本该是一种很严肃的事情,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有时候要死很多人。但是,发动战争的人并不总是那么严肃,因为脑子短路、头脑发热而开打的***,古今中外从来都是屡见不鲜。比如,英美之间围绕一头猪而发生的准战争,便完全可以用“荒唐”两个字来形容。
第二次英美战争结束后,虽然双方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也并未因此而变好。美国在向西扩张的同时,依然梦想着解放加拿大,而英国也在暗中介入美国的内政,鼓动南方各州宣布独立。因此,英美依旧在边境囤聚重兵,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难免会擦枪走火。而本文所要讲述的猪之战争,便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出现的。
猪之战争发生在圣胡安群岛上,该地位于太平洋沿岸,今天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圣胡安群岛本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792年被西班牙占领,但不久便因岛民大量死亡(受西班牙人携带的天花感染)或外迁而废弃。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美先后登上圣胡安群岛宣誓***,但由于该地***匮乏、人迹罕至,因此全都没有进行实际统治。
然而,当英国哈德逊湾公司(当时全球最大的土地商)对圣胡安群岛经过一番考察后,认为该地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于是说服加拿大英国殖民当局将该群岛租给他们,然后在岛上开辟牧场,并聘请爱尔兰人饲养牛、猪等牲畜。无独有偶,此时有些没有分到土地的西部牛仔也看中了圣胡安群岛,便在美军安排下登岛开辟农场,以种植土豆和蔬菜为主。
起初,英国牧场员工跟美国牛仔之间“井水不犯河水”,但这种相安无事的状态,却在1859年夏季因为一头猪被打破。原来,美国牛仔莱曼·卡特拉某日料理菜地时,发现有只猪越过农场的栅栏在大搞破坏,遂将它射杀,然后将它烤熟后跟同伴分享。但让莱曼等人没想到的是,这头猪的“后台”很硬,因为它的主人正是哈德逊湾公司派驻岛上牧场的高管查尔斯·格雷夫。
说到1859年的***,首先得说一下1846年的《俄勒冈条约》。1846年6月15日,英国和美国签订了《俄勒冈条约》,条约规定美属俄勒冈地区与英属哥伦比亚地区之间的边界以北纬四十九度划分,一直延伸至温哥华岛与北美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中线,然后南转穿过该通道和胡安·德·富卡海峡,直至太平洋为止。但在1846年,人们对该地区的地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地方。就导致岛屿(圣胡安岛)的管辖权就一直都有争议。这个争议问题一拖就是13年。
1859年6月15日,岛上的一个美国农民莱曼发现他家的田被猪拱了,莱曼就开枪打死了这头猪。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问题,这是一头英国猪,猪的主人查尔斯上门要求赔偿。美国人决定赔给英国人10美元,差不多是现在的280美元。但是英国人不干,想要在后面加个0。美国人觉得太过分了,决定一分钱也不赔。
后来英国人找到英国殖民局,殖民局出面要求美国人赔偿100美元。美国人找到俄勒冈司令部,直接派了第9兵团的66个人去圣胡安岛给美国人撑腰去了。英国人觉得美国人派兵去了,觉得这块地也不是美国人的地盘,所以英国调动了3艘***海军军舰包围了小岛。于是美国人也增派了461名士兵和15门火炮。两边持续加码,对峙起来。消息传到了两国的首都,决定谈判,谈判后两国决定各派100人驻扎小岛。
1872年边境终于明确了,岛屿属于美国。之后美国还在圣胡安岛上建立了一座“猪战纪念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博洛尼亚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博洛尼亚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